服务热线:

0755-28132397
当前位置:主页 > 红色文化 >
铮铮铁骨化青山
发布日期:2020-03-11
       山青水碧,土地肥沃,四野葱茏,这,就是闽西长汀县四都镇的同仁村。村里有中国工农红军军部旧址、兆征县委、县苏旧址。这些老旧的祠堂、土屋,尽管历经风侵雨蚀,却巍然屹立。英雄的故事至今仍在百姓中口口相传。
 
       1929年3月,毛泽东、朱德率领红四军主力首次挺进闽西,抵达四都。很快,革命的烈火便在这片红土地熊熊燃烧。当年,四都只有区区数千人口,却有一千多人参加红军。无论男女老少,几乎全部投入到革命的洪流中。
 
       廖汉华作为一个热血青年,也满怀激情地参加了革命。他曾是黄埔军校武汉分校的学生,有文化,有能力。在组织的培养下,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而且迅速成长为四都早期革命的领导人。他先是担任兆征县委书记,1934年2月,福建省苏改组后,又任福建省苏维埃政府国民经济部部长。
 
       1934年9月,由于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主力被迫长征。在福建省苏维埃政府工作的廖汉华则被留下在四都坚持游击斗争。1935年2月间,国民党军队占领四都后,唯恐留下革命火种,于是实行灭绝人性的“三光”政策。他们在“茅草过火、石头过刀、人要换种”的凶残口号下,疯狂地进行烧、杀、抢、掠,白色恐怖笼罩着整个苏区。
 
       在空前的浩劫中,一些地方出现了“无人村”“寡妇村”。敌人投入八个正规师十余万人,加上地方民团、土豪劣绅、流氓地痞,日夜“围剿”四都。同时,敌人还想出对群众发放“户口证”、计口购粮购盐等毒计,以切断红军游击队和群众的联系,断绝他们的生活来源,妄图把他们困饿至死。
 
       如此一来,红军游击队的处境变得异常艰难,常常衣不蔽体、食不果腹。上山时带的炒米吃完了就去挖野菜、打野兔、采野菌……尽管斗争环境险恶,但红军游击队却不屈不挠,顽强地与敌人作斗争。他们化整为零,藏身于山林。
 
       1935年4月20日,廖汉华与省苏主席吴必先带领第一纵队,欲往会昌筠门岭突围,因叛徒告密,在濯田圆当南坑被国民党部队包围。经过一番激战,游击队弹尽粮绝,伤亡惨重,廖汉华不幸被俘。
 
       国民党反动派用铁丝穿透廖汉华的锁骨,把他押回四都乌泥村。他们从叛徒口中得知廖汉华的身份,为了逼迫他说出红军埋藏在当地的财物,把他年仅十几岁的妹妹廖六六从同仁村抓到乌泥。廖汉华的妹妹见到伤痕累累的哥哥,吓得大哭起来。他非常镇定地安慰妹妹:“老妹,不要哭!天一定会光的!”
 
       敌人见廖汉华仍不屈服,就丧心病狂地把他推到山塘里,从这头拉到那头,又从那头拉到这头,残忍地折磨他,企图摧毁他的意志。廖汉华身上鲜血直流,牙关咬得铁紧,脸上的肌肉因剧痛而抽搐,但他宁死不屈,从头到尾不曾吐露半个字。最终,这位铁骨铮铮的英雄壮烈牺牲,年仅20多岁!
 
       “谁吟浩歌天地撼,铮铮铁骨化青山。”时隔八十多年,廖汉华的英雄事迹依然震撼人心。面对这样一个为了信仰将生死置之度外,甘愿抛舍一切的革命先烈,我们这些生长在和平年代的人,恐怕很难理解:在美好和惨烈的人生抉择间,选择后者需要多大的勇气!
 
        苍松挺立,青山如画。高天的流云在我们头顶飘过,历史的洪钟在我们耳边长鸣!
来源:闽西新闻网
 

上一篇:红九军团从长汀出发长征
下一篇:长征路上十大经典瞬间

主页    |     关于优才    |     行程方案    |     培训基地    |     红色文化    |     党建政法    |     师资力量    |     学员掠影    |     联系优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