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

0755-28132397
当前位置:主页 > 红色文化 >
毛泽东:生命不息,读书不止
发布日期:2020-04-24
       读书是毛泽东人生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日常生活里,毛泽东身边不能没有书,每天不能不读书。即使到了晚年,毛泽东多种疾病在身,不能站立、不能走路,每天躺在床上还坚持读书。
 
       在毛泽东去世后,他晚年的专职图书服务管理工作人员徐中远和几位有关方面的同志将中南海毛泽东丰泽园故居和游泳住地存放的图书报刊资料进行登记、统计,全部书刊共有约十万册。毛泽东一生到底读了些什么书?毛泽东最爱读什么书?晚年最爱读什么书?以下是徐中远的回忆。

       一生中读的时间最长,也是读得最多的一本马列主义著作是《共产党宣言》
 
       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共产党宣言》,是毛泽东读的第一本马列主义著作,时间是1920年,毛泽东时年27岁。此后的57年里,对这本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毛泽东不知反复读过多少次,这本书中的许多精辟论断,他几乎全能背下来。
 
       毛泽东是怎样读《共产党宣言》的呢?带着实际问题,或者遇到实际问题就读《共产党宣言》,从《共产党宣言》中找答案,找解决的办法。
 
       面对前进道路上遇到的种种艰难险阻,种种没有想到而实际遇到了的困难和问题,怎么办?毛泽东一条重要的方法就是靠读《共产党宣言》,从《共产党宣言》中找到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信心和力量,找到战胜困难、解决问题的启示、思路、途径和办法。对于这一点,毛泽东自己曾这样说过:“要学马列主义经典著作,要精读,读了还要理解它,要结合中国国情,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去分析、去探索、去理解。理论和实践结合了,理论就会是行动的指南。”
 

毛泽东学习过的英文版《共产党宣言》中的一页
 
        毛泽东不但研读中文版的《共产党宣言》,而且对英文版的《共产党宣言》也颇有兴趣。
 
        他老人家当年的秘书林克同志回忆说:从1954年秋天起,毛主席重新开始学英语。“毛主席想学一些马列主义经典著作的英文本,第一本选的就是《共产党宣言》,这本书的文字比较艰深,而且生字比较多,学起来当然有不少困难,但是他的毅力非常坚强。我发现他在《共产党宣言》的第一页到最后一页,都密密麻麻地用蝇头小字注得很整齐,很仔细,他的这种精神,很感人。”
 
        对于这部英文版的《共产党宣言》,一直到晚年,毛泽东每重读一遍,就补注一次。他老人家还风趣地说:“我活一天就要学习一天,尽可能多学一点,不然,见马克思的时候怎么办?”
 
        在他老人家生命最后几年的岁月里,会客的书房里、卧室的床上还一直放着一本大字线装本的《共产党宣言》和两本战争年代出版的字很小的、本子很破旧的《共产党宣言》。
 
        因为字太小,他的眼睛看不清,所以就用1963年印制的大字线装本对照着看。他老人家读过的版本就存放在中南海故居:有1943年延安解放出版社出版,博古译的版本;1949年解放出版社出版,根据苏联莫斯科外文书局出版局中文版翻印的版本;1964年人民出版社出版,中共中央马恩列斯著作编译局翻印的大字本等几种。
 
        1976年9月毛泽东逝世以后,我们在他书房床边经常阅读的书中,还发现了两本战争年代出版的《共产党宣言》,还有他生前读过的英文版。当然,这还不是很完全的,1920年陈望道的翻译本,故居里就没有看到。还有战争年代他读过的已经丢失的各种版本。1939年年底,他自己说《共产党宣言》读了不下一百遍,后来的几十年里他又读了多少遍(包括读英文版的《共产党宣言》),这谁能说清楚呢!我们知道的是:《共产党宣言》陪伴毛泽东57年,毛泽东读《共产党宣言》也读了57年,是毛主席一生中读的时间最长,也是读得最多的一本马列主义著作。
 
        生前要读的最后一部书是《容斋随笔》
 
        毛泽东到了晚年,多种疾病缠身、视力减退、身体日渐衰弱,但每天仍以惊人的毅力坚持看书。平装小字本看不见了,就看新印的大字线装本的。他要看什么书,除身边有的他自己信手拈来就看外,其余的都由我们负责提供和查找。
 
        当时我们的工作制度规定:毛主席要看的书,是什么时候要的,从什么地方找出来的,是新购买的还是从外单位借来的,书名、作者、译者、出版单位、出版时间、开本、册数、退回时间、阅读批注、批画情况等等,都要一一登记清楚。根据我们当时的记载,毛泽东生前要读的最后一部书是《容斋随笔》,时间是1976年8月26日,距9月9日毛泽东辞世的日子仅14天。
 

毛泽东读过的《容斋随笔》
 
       毛泽东为什么在病魔缠身的最后岁月还要读《容斋随笔》?
 
       我的理解,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生命不息,读书不止”“决心学习,至死方休”的思想、理念、精神的自然驱动。
 
毛泽东从青少年时代就酷爱读书。毛泽东的一生就是读书的一生。1939年他46岁的时候曾说:“年老的也要学,我如果再过10年死了,那么就要学9年零359日。”毛泽东是这样说的,行动上也是这样做的。直到1976年病危的日子里,他也在坚持读书。
 
        1974年8月,毛泽东被确诊为老年性白内障,两眼渐渐地都看不清东西了。1975年8月中旬,北京广安门医院的唐由之大夫主刀,成功地为他做了白内障摘除手术。没过两天,毛泽东终于有一只眼睛能看清楚东西了。
 
        尽管还只有这一只眼睛,他仍然坚持夜以继日地看书。病重、病危期间,日不进食,体弱无力,自己的手无力举书,就让工作人员给他拿书;自己不能坚持看书时,还让身边的同志给他读书。
 
        1976年8月26日,毛泽东已经是重病在身了,全天24小时差不多都是躺在床上(此时他已经不能下床行走了),吃饭也都是靠别人一勺一勺地喂。可是他自己呢,还是废寝忘食、不分昼夜地看书。
 
        这天晚上9时45分,秘书张玉凤告诉我说,主席要看《容斋随笔》,你赶快找一部大字的送过来。我急忙跑到毛主席书库(即中南海增福堂,因毛泽东个人藏书比较多,为便于保管和使用,经当时中央有关领导同志批准,特将增福堂命名为“毛主席书库”)。
 
        毛泽东个人的大部分图书包括报纸杂志等都集中存放在这里。因为这里的全部图书、报纸和杂志,都是刚从别的地方搬过来的,还没有来得及整理和编排好顺序。因此,他以前看过多次的那部大字线装本《容斋随笔》一时找不出来,于是,我就立即与北京图书馆联系,请他们帮助速找一部大字线装本《容斋随笔》。
 
       毛泽东有夜晚看书的习惯,特别是20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经常深夜里要书。
 
       为了保证和及时满足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央领导同志夜晚看书的需求,北京图书馆的领导经过研究,专门成立一个办事小组。这个办事小组,白天、晚上、节日、假日,都有人轮流值班,晚上、假日里,馆里领导都有一人在馆,还有其他各方面的人员。
 
       有了这个办事小组,我们可就方便多了,凡是毛泽东要书,他的书库没有或一时找不到(因藏书较多,分类不准确),我们就可以与这个办事小组联系。再难找的书,再难查的话和诗句,有北京图书馆同志的支持,一般都很快地就能解决。

       对晚年毛泽东来说,读《容斋随笔》也许是一种放松。《容斋随笔》是南宋洪迈撰写的关于经史百家、文学艺术以及宋代掌故、人物评价等方面内容的笔记,分《随笔》《续笔》《三笔》《四笔》《五笔》五集。实际上就是一部读书“随笔”的汇集。
 
       作者把当年自己所见所闻、道听途说的有价值的掌故、逸事及他读书时所受到的启发、产生的灵感等随手记下,有时还加点个人的评论、想象和发挥,既有知识性、趣味性,也有一定的思想性。篇幅都不长,好读好记、开卷受益。它是毛泽东一生中比较喜欢读的笔记性体裁的书籍之一。
 
       《容斋随笔》这部书,毛泽东生前读过多次。在延安时期,毛泽东读的《容斋随笔》是扫叶山房藏版、乾隆甲寅重刊的线装本,分上下两函,共十四册。
 
当时,延安的读书条件,同大革命时期、长征途中相比虽然好了一些,但所能得到的书籍还是为数很少的,远远不能满足毛泽东的需求。
 
        那时候,毛泽东多次托人从解放区、从上海等地替他买书,也常到当地的有关图书室(馆)去借书。他读过的这部《容斋随笔》就是从当时的“马克思列宁研究院图书室”借来的。这部《容斋随笔》他读过之后还曾转借给其他同志读过。毛泽东1944年7月28日给谢觉哉写过一封信,信中提到《容斋随笔》的事。这封信的全文如下:

觉哉同志:
      《明季南北略》及其他明代杂史我处均无,范文澜同志处或可找得,你可去问询看。《容斋随笔》换一函送上。其他笔记性小说我处还有,如需要,可寄送。
敬礼!
毛泽东
七月二十八日
 
 
 
      《容斋随笔》这部书,毛泽东很为珍爱。在戎马倥偬的战争年代,不少的用品和书籍都遗弃或丢失了,可是这部书连同他读过的马列著作、哲学书籍、鲁迅著作等书刊,他一直带在身边,转移、行军到哪里,他就把书带到哪里。
 
        从延安东渡黄河带到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又从西柏坡带到北京城,带进中南海。1949年6月,到中南海丰泽园的菊香书屋居住之后,两函《容斋随笔》连同其他有关书籍一起就放在他卧室的书柜上。现在,这部书还珍藏在中南海毛主席故居里。书中不少地方,毛泽东都用黑铅笔圈、点过或者画上了杠杠。
 
        此时此刻,读《容斋随笔》等这类闲书就如同读故事,读轶闻和趣事。读起来随意,理解起来容易。想读就读,不想读就放下。读这样的书主要目的在于休息,在于调节大脑,在于缓解自己的寂寞、苦闷、痛楚的心情,祈盼让自己头脑里增加一些兴奋快乐的元素,带来精神上、身体上的放松。这也是晚年毛泽东要读《容斋随笔》的一个原因。
 
来源:党史网、摘编自《毛泽东读书生活十二讲》
图片来源人民出版社微信公众号、人民网
 
 

上一篇:建立中国理论话语体系一定要从深入研究形式逻辑与辩证逻辑关系做起
下一篇:毛泽东为何称赞许光达是“共产党人自身的明镜”

主页    |     关于优才    |     行程方案    |     培训基地    |     红色文化    |     党建政法    |     师资力量    |     学员掠影    |     联系优才    |